系所中心

楚学研究所

当前位置:首页>系所中心>楚学研究所>正文

“正明讲坛”第一期纪要

发布时间:2018-12-07

发布者: 编辑:历史文化学院 来源: 浏览次数:

2018年12月6日,“正明讲坛”(第一期)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主楼301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分两场,第一场讲演主题为《老子“道法自然”新论》,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固盛教授主讲,蔡靖泉教授担任评议人。第二场讲演主题为《曾侯世系考辨》,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尚明教授主讲,顾久幸教授担任评议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宋亦箫教授主持,吴琦院长、王玉德教授、姚伟钧教授、肖海燕老师、吴宁老师、王洪强老师共同参与。

讲座伊始,宋亦箫教授介绍了“正明讲坛”的缘起和宗旨。随后,吴琦院长致辞,表达了对“正明讲坛”的期望和要求,王玉德教授、蔡靖泉教授、顾久幸教授分别致辞,回顾了张正明先生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成就。

第一场讲演由刘固盛教授主讲《老子“道法自然”新论》,蔡靖泉教授评议。

首先,刘固盛教授探讨了《道德经》河上、王弼二注的异同,他认为,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认为自然是道的属性,不同之处在于河上注突出了道,而王弼注突出了自然。

其次,刘固盛教授指出,除了河上注、王弼注两种通行的诠释外,宋代老学中还普遍出现了人兼法天地与道而总体上归于自然的注解,这可视为“道法自然”的第三种诠释。宋代老学的这种注解以人为中心,认为四大之间不是转以相法的递进关系,天地与道都是人效法的对象,自然则为人和道的价值属性。不管是论道,还是治国修身,人始终居于主要的位置。

刘固盛教授又指出宋代老学对“道法自然”这种注解在思想史上的意义,从政治层面的诠释来看,宋代老学关于“道法自然”的诠解,是当时盛行的黄老思想在老学中的反映;从道教的角度看,把“道法自然”解释为修道者的体道自然、心神自然,突出了宋代道教在教义上重道轻术、强调心性修炼的特点。在他看来,宋代道教界对《老子》“道法自然”的诠解,所体现的正是道教教义在当时的变化和发展,并由此达成了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客观上成为了全真道创立的推动力。

讲座最后,刘固盛教授就“自然含义的变化”、“关于人文自然”两个问题作了简短讨论。

对此,蔡靖泉教授作了点评。他认为,刘固盛教授的报告从哲学、政治、宗教三方面系统地梳理了关于“道法自然”这一命题的不同解释,进而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十分精彩。

第二场讲演由黄尚明教授主讲《曾侯世系考辨》,顾久幸教授评议。

黄尚明教授首先就“曾侯”的含义进行界定,在他看来,只有铭文中称为“曾侯”的才能称之为曾侯,其他曾国贵族的称呼如“曾伯”、“曾子”等,都不能算在曾侯之列,另当别论。随后,他又讨论了周成王始封南宫括于曾国相关问题。曾国的始封者为南宫括,但南宫括并未赴任,文峰塔编钟铭文中的伯括和南公是同一个人,南公并不是南宫毛,曾国的始封时间为成王时期。

其次,黄尚明教授就叶家山曾侯墓地、枣阳郭家庙曾侯墓地与曾侯世系相关问题进行了讲演,他认为,叶家山曾侯墓地所见的西周早期曾侯分别为曾侯谏、曾侯犺,二者都是活动于康昭时期的曾侯。枣阳郭家庙曾侯墓地所见的曾伯陭不是曾国国君,因为曾伯陭之“伯”,只是行辈称呼。如果是曾国国君,应该称为曾侯。如果仅以曾伯陭钺为证据,证明曾伯陭是国君,证据似嫌不足。他又指出,枣阳郭家庙曾侯墓地所见的曾侯絴伯戈与枣阳出土的铜戈时代相同,当为春秋早期。因此,曾侯絴伯应为春秋早期。

随后,他又指出,某收藏家收藏器物所见的“曾侯子”不是曾国国君。“曾侯子”很有可能就是某位曾侯的儿子,与“曾子某”或“曾公子某”相当,只是没有写出私名而已。

再者,黄尚明教授又围绕2012年随州警方破获一起文物案所缴获曾侯鼎进行了讨论,他认为曾侯所铸器物,时代属春秋早期。估计这些器物可能均盗自随州义地岗墓地。曾侯的名字从字形看上面是一个“宀”,下部是“缶”,释为“”,即“寳”字,更为准确。

黄尚明教授又就随州墓葬所见春秋战国时期曾侯逐一进行讲解,依次是曾穆侯、曾侯得、曾侯昃、曾侯与、曾侯戉阝、曾侯乙、曾侯丙。曾穆侯当比春秋中期要早,又晚于曾侯絴伯。随州汉江东路发现“曾侯得”墓,墓葬时代为春秋中期。曾侯昃应晚于曾穆侯。曾侯与,时代为春秋晚期。曾侯戉阝,时代为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早期。随州擂鼓墩一号墓墓主是曾侯乙。从辞例、字体上表明曾侯戉阝时代更接近曾侯乙,可以从另一侧面印证三侯的顺序为曾侯与→曾侯戉阝→曾侯乙。曾侯丙,时代为战国中期偏早。黄尚明教授又补充到,随州文峰塔M4墓主可能是春秋晚期早段曾国的某位曾候,擂鼓墩二号墓墓主可能为曾侯夫人。

讲座最后,黄尚明教授指出,目前得知的曾侯世系比以前有所增加,但依然不够全面,世系如下:南宫括→曾侯谏→曾侯犺……曾侯絴伯……曾侯宝……曾穆侯……曾侯得……文峰塔M4墓主人(不知名字的曾侯)……曾侯昃……曾侯与→曾侯戉阝→曾侯乙→曾侯丙。

顾久幸教授高度评价了黄尚明教授的报告,并指出以下几个优点:其一,立足于考古资料,兼以文献资料,相互印证;其二,对曾侯的世系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探索;其三,以科学的态度理清了曾候世系之间的关系。

在提问环节,在座同学各抒己见,踊跃发问,刘固盛教授、黄尚明教授分别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最后宋亦箫教授作总结发言,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