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魏文享

发布时间:2023-09-18

发布者: 来源: 浏览次数:

魏文享,历史学博士,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史方面的研究。1998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2001年,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4年留所任教至今。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多项。科研成果曾获湖北省和武汉市的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著作及论文

1.《中间组织:近代工商同同业公会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专著。

2.《国民党、农民与农会-近代中国农会组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专著。

3.《民国时期的自由职业者与社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合编。

4.《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合编。

5.《试论民国时期苏州的丝绸业同业公会》,《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第5期。

6.《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的社会功能分析-以上海、苏州为例》,章开沅主编《近代史学刊》2001第1期。

7.《近代职业会计师之诚信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8.《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研究之回顾与展望》,《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2期。

9.《制约、规范与授权-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对同业公会的管理》,《华中师大学报》2004年第4期

10.《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的慈善救济活动》,《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11.《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的政治参与(1927-1947)》,《开放时代》2004年第5期

12.《行业习惯与国家法令-以1930年行规讨论案为中心的分析》,《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合)

13.《行业意识、组织网络与社会资本-江浙皖丝茧总公所的兴起与运作》,《近代史学刊》2004年第2期

14.《雇主团体与劳资纠纷-近代工商同业公会与劳资纠纷的处理》,《安徽史学》2005年第5期

15.《国家介入与商会的“社会主义改造”》,《华中师大学报》2005年第5期

16.《近代官民对同业公会的认知》,《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

17.《商人团体与政经变革-1949年以后武汉商人团体的变迁》,[日]《近邻》2005年8月号

18.《移民群体与地方社会-近代武汉的同乡会述论》,《城市史研究》2005年第23辑

19.《中国大陆商会及海外华商会研究之评述》,[台北]《政大史粹》2005年第1期。

20.《商人团体与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经济统制》,《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1期

21.《近代上海职业会计师之兴起》,《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22.《乡村控制与农业建设-试论近代的湖北省农会》,《中国农史》2006年第4期

23.《战时秩序下的浙江省农会》,《浙江学刊》2007年第4期

24.《“昭股东之信仰”:近代职业会计师与公司制度》,《华中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25.《工商团体与南京时期之营业税包征制》,《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6期

26.《专业与统战:中共在建国初期对同业公会的改造策略》,《安徽史学》,2008年第2期

27.《农会组织与国民党党农关系的重建(1927-1949)》,《江汉论坛》2008年第2期

28.《抗战胜利后武汉律师群体的发展轨迹》,《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合著

29.《农会与“二五减租”的政治困境??1934年浙江平阳县农会解散案解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30.《上海商会与1930年代的改良中式簿记运动》,《浙江学刊》2010年第2期

31.《察商道、观世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32.《学术团体与知识建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之中国会计学社》,《史林》2010年第5期

33.《职业团体与职业代表制下的民意建构》,《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3期

34.《孙中山国父形象在台湾的历史形塑与记忆解构》,《学术月刊》2011年第6期

35.《专业群体与知识转型-1933年前后职业会计师关于改良中式簿记的论争》,《近代史学刊》2011年第8辑

36.《近代会计师事务所与会计人才的养成-以徐永祚、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为例》,《上海档案史料研究》2010年第9辑

37.《革命党与农民的第一次见面:孙中山农民组织观论析》,《中国社会经济史评论》2010年卷

38.《“因材施教”与大学研习型历史教材的编撰——评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史学月刊》2011年第11期

39.《抗战时期的渔会与渔业经济》(合),《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