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佳雯 通讯员 李晓婷)“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9月21日,世界史学科高层论坛在我校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二楼拉开序幕。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南生,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吴绮出席本次论坛李剑鸣、汪朝光等各高校、机构世界史学科带头人,《世界历史》《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代表徐再荣、舒建军,以及本校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邢来顺、罗爱林等。会议由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邢来顺主持。
彭南生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我校一百余年来的发展和进步。“但与兄弟高校相比,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他表示,此次论坛是我校学习和借鉴的好机会。他谈到,当今世界格局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中国社会也处在一个转型时期;越是在剧烈变革时期,我们越需要了解世界、了解对手。他认为,世界史的研究对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尤其是对外关系发展战略有着重大意义。“学术研究不能因为国家发展战略、高层的需求而随意改变学术应有的真谛。”他指出,历史应该求真求实,只有真实的历史和科学的解释,才能对当下、对后人产生积极的借鉴作用。
吴绮谈到,这次论坛的召开不仅对历史文化学院的世界史学科建设有着直接的推进作用,也在国内世界史学发展上有着更高层面的推进意义。他详细介绍了历史文化学院史学科的发展和规划,真诚地倡导专家学者积极交流学术心得,为我校世界史学科建设提出意见、提供帮助、指明方向。他表示,历史文化学院也将做好统筹安排,不管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都要与国际学术主流对接,使我校世界史研究走上升道路。
在世界史学科发展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岱指出了2011年世界史自成为一级学科以来的成就与不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所长汪朝光提出世界史应与中国史研究融合发展,以共同推动国家历史研究的地位和影响力。随后,学者们就融合发展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和辩论。
下午的世界史前沿问题研讨会主要包含历史研究对象和历史研究方法两个层面的最新成果论述。就研究对象,学者们谈及70年代以来的中美关系史、中国冷战史、拜占庭史、英国衰落的前沿成果;就研究方法,论及世界史教学中的史学和思想理论的不足、论文写作的引证和大数据的使用等问题。最后,汪朝光所长进行会议总结作为本次会议的闭幕式发言。他提出,世界史研究一定要有规模,且规模与“产出”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世界史学科的繁荣发展。
此次世界史学科发展高层论坛的举办,加深了各高校、机构的友好联系与合作,也增强了我们对世界史学科发展态势的理解和反思,我们期许世界史学科发展工作能够抓住机遇,不断攻克困难与风险,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