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研究>正文

梁启超研究中心举办读书沙龙

发布时间:2009-06-26

发布者:张怀东 编辑: 来源: 浏览次数:

时间:2009-6-22晚

地点:文化学系资料室

参加人员:董方奎教授,王玉德教授,彭桂芳博士,高津君硕士,06级王锐、李明、傅阔,08级文化遗产专业全体同学,08级基地班徐源、朱冰林、金超凡、张怀东。

本次学习沙龙主要讨论梁启超先生学术研究与政治思想及主张。其主要内容是学生提出问题,董教授给以解答。

王老师主持发言

梁启超、章太炎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对近代乃至现代中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梁启超的研究,其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今天我们请来了当今对梁启超研究的著名的董方奎教授,就是希望大家就平时在对梁启超先生的研究学习中的一些为问题向董教授请教,同时也可以加强大家相互间的交流。

讨论前讲谈

在讲谈中,董教授先简单的介绍了关于梁启超的一些研究情况,然后介绍了自己对梁先生研究的一个大致的历程,并介绍了了他自己关于梁先生研究的几部著作《梁启超与立宪政治》、《梁启超与护国专政》、《梁启超与教育》以及论文集《新论梁启超》。

主要内容

一、高津君硕士提出她在写的一篇论文《梁启超与新民说》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梳理梁启超的学术源头?

董教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梁启超的学术来源是多方面的,既有对国之旧有学术的继承,又对西方思想的吸收。同时提出梁启超非常重视运用精神教育来教育和改造现代人,其新民思想主要是运用了西方的观点。

二、06级本科生李明提出:梁启超在日本是否对西方经济理论有吸收?梁启超经济思想的主要脉络是什么?

董教授的回答是,梁启超在日本时对西方的一些经济思想肯定有所接触,也必然要吸收一些西方的经济理论的。他指出,梁启超对经济是很有研究的。在梁的《经济学小史》中就提出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托拉斯的基础上的。梁启超关于国家社会制度的观点是必须建立在相应的经济基础上的,梁启超提出中国应当先发展资本主义,等到资本主义高度发达时,才是社会主义,再是大同社会。他推荐大家看一看梁启超的《辛亥革命前十年间史论选集》。

三、06级本科生王锐提出问题:梁启超是否在寻找一个权威?

董教授的回答是,梁启超对与权威思想的认识主要是基于当时的中国国情的,在当时的中国暗流涌动,几股大的势力并立,国家其实是处于分裂的状态。因此,在梁启超看来国家是需要强权人物来统治的。故而梁启超支持袁世凯上台。同时,梁启超对于法治和人治的观点也是如此。在梁启超的《开明专制论》中对民主的阐释简而言之就是人民直接选举的制度。

四、06级本科生傅阔提出问题:梁启超攻击科举,提倡新教育,设立图书馆,实地讲学等等一系列主张其实是不是在于提高国民素质?

董教授的回答是,梁启超的这一系列主张的确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国民素质是国家兴旺的关键,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越高这个国家兴旺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梁启超提倡教育救国,而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于国有用的人才。

五、08级本科生陈立坤提出问题:“古文经文学”和“今文经文学”在梁启超心中的地位孰重孰轻?

董教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在梁启超的心中今古文经文学二者是相兼容的,从梁启超的著作中不难看出这点。确实,梁启超提倡今文经文学,讲究学要联系实际应用,然其基本的主张是中体西用的,故古文经文学在其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六、彭桂芳博士提出问题:梁启超的国学思想是什么样的立场?国学与国民性是否是相统一的?

董教授的回答是,梁启超的国学思想立场是中西学术并立。梁的文章夹叙夹议,既有理性分析,又有炙热的感情,这正说明了这一点。至于国学与国民性的问题,国学与国民性虽有关联但并非是相统一的。

希语

今后每学期应当定期召开几次这样的沙龙。这非常有利于相互之间关于学习学术上的交流。对同一历史领域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兴趣小组,平时多进行交流。希望大家发言要简单明了,声音要洪亮。大家在对一些著作的研究过程中要先读原著,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扬创新精神 ,要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历史研究。

(作者:08级 基地班 张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