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中心

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

以侨为链 以侨为任——“新时代、新视野海外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发布时间:2009-02-11

发布者:李其荣 编辑: 来源: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 浏览次数:

2009年元月3——4日,在台湾国立国父纪念馆中山讲堂举行了“新时代、新视野海外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台湾华侨协会总会、侨务委员会、教育部侨民教育委员会、海华文教基金会、国立国父纪念馆、华侨救国联合总会、玄奘大学海外华人研究中心、历史系共同主办。出席研讨会的人员有100余人,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日本、美国。大陆方面的代表有:国务院侨办政研司司长王晓萍、处长赵健、国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力、张壮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安山教授,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鸿阶研究员,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李明欢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李其荣教授,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黄伦生教授、夏国兴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张存武教授作主题演讲,题目为:台湾华侨华人研究。有24位与会代表报告了学术论文。会议充满了热烈、友好、合作的气氛。本次会议涉及的议题包括五大洲,讨论的主要问题有:

一、学术史研究。中央研究院张存武教授回顾了1950年以来台湾的华侨华人研究状况。他说台湾出版了不少关于华侨的杂志,如:《光华杂志》、《海外月刊》、《侨情周报》、《侨务月报——华侨杂志》等。台湾当局投下了很大的心力与财力招收华侨子弟到台湾的大学学校求学,学成回归侨居地的学子,甚至留在台湾者,有的成了研究华侨华人的重要角色。在1992年之前,台湾出版了370余种关于华侨华人方面的书籍,其中大部分内容涉及东南亚的华侨华人。1992年之后,至今将近20年,研究的空间扩大了,台湾的研究著作相继出现,对侨社的研究已不再只注重方言群,而是对其形成、人口结构、家庭妇女、宗教、甚至华侨华人文学等着手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社会科学理论方法外,比较研究也有显著的增强。校际之间互动增多了,大型研讨会增加了。在这种情况下,1988年成立了中华民国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现任理事长是中央研究院的汤熙勇研究员。张存武教授说,我们应该发展、保持与广大海外华侨华人的关系,也可借机推展中国自古以来的念茈在茈的大同世界理想。

二、侨务政策研究。关注侨务政策,是本次研讨会的重点内容之一,既有历史上的侨务政策,又涉及现实侨务。玄奘大学夏诚华校长提交的论文题目是《从竞争走向合作——台湾海峡两岸政府侨务工作之转变》。他认为,经过连战、吴伯雄、宋楚瑜、郁慕明、江丙坤正式访问大陆,两岸之间的多轨道对话制度,已经建构完成。今后两岸政府高层可以视各种情况和议题,弹性选择不同层次进行对话,讨论最敏感、最高层次的政治问题。夏诚华认为,2008年11月海基会江丙坤董事长与海协会陈云林会长在台北召开会议,双方达成通商、通航、通邮之协议。两岸侨务机构亦应以此为举,建构新视野,摈弃侨务工作扮演斗争、统战之角色,转为以侨民教育为和解平台,推动中华文化为目标。

台湾德明财经科技大学讲座教授高崇云认为,半个世纪以来,台湾侨民教育政策即以面向海洋及全球化作为思考模式,从以往的“无侨教即无侨务”、“华侨为革命之母”、“凡中华儿女均应有就学的机会”等理念,逐步发展为“以现代科技来教育辅导及服务海外侨民”及“推动华文教育,宣扬华人文化,促进族群融合”为方针,最近马政府更进而提出“活路外交”、“追求和平”、“建构幸福分享大侨社”的口号。尤其现阶段由于海峡两岸均加强对侨民的服务,再加上全球华文的盛行使得华文学校有了蓬勃的发展,因此如何相互观摩、互相合作、共谋强化侨民教育应为双方承办单位的当务之急。

台湾中央研究院汤熙勇教授的《1890年代巴西招募华工与清朝的反应》一文,以清代外交部档案为第一手资料,勾画了1890年代巴西招募华工的概况,深入分析了清朝官方的反应,以及防止私运华工前往巴西的举措,使读者能清晰地了解到晚清政府对巴西政府招募华工的态度即从“漠视到关心”的转变,该文对于深入了解拉美尤其是巴西华侨华人的历史与发展,对于深入探讨巴西的华侨华人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厦门大学李明欢教授分析了欧洲移民政策与欧洲华人社会,指出:欧洲移民政策新趋势对于欧洲华人社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欧洲各国吸引高素质移民的一系列措施,尤其受到希望学成之后在欧洲工作的大批中国留学生的欢迎;欧洲各国有限开放劳工移民门户的政策,是中国劳动力人口合理流动的有利机会;移民融入是当今欧洲社会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