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名师风采

当前位置:学院首页>师资队伍>正文

怀念张正明先生

发布时间:2006-12-09

发布者:王玉德 来源: 浏览次数:

历史文化学院 王玉德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2006年12月3日早晨8点50分,我们尊敬的张正明先生突然在中南医院去世。遽闻噩耗,我无比震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脑一片空白,马上与胡年珍书记赶到医院,只见病榻边已围满了张先生的亲朋好友,个个涕流滂沱。

张先生,您走得太突然了。几天之前,您还从医院来到楚学所,大家围着您,您谈笑风生,好不乐观的样子。我说,您住院期间稍稍长胖了一点。您风趣地回答:好让医生下刀子哟。真是一副大家风范!没想到,这次见面,竟成永诀。您回到医院,悄悄地开了刀。您叮嘱师母董老师,不要告诉老师和同学,免得耽误他们的时间。师母说,您生前还叮嘱,丧事从简,不要搞什么仪式。于是,我们没敢违背您的遗愿。然而,消息不径而走,您的学生,还有您的同行,从武汉各地,乃至外省纷纷赶到您家。我们学校的马校长、何书记带着职能部门的领导也赶到您家,向家属表示深切的问候。您楼下的长道,摆满了望不到边的花圈,省政协主席王生铁、省委宣传部张昌尔部长也都送了花圈。我看见80多岁的建筑史专家张良皋先生也冒着风寒,颤颤巍巍地从华中科技大赶到了您家,还有无数的唁电从全国各地飞来。

张先生,您的逝世,是中国史学界的重大损失!早在1952年,您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从事民族史研究。您在乌兰夫身边,参加了全国56个民族的“身份确定”工作,到过甘孜藏族地区做人类学调查,为国家制定民族政策作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您在《历史研究》发表了《汉民族的形成》,在《民族研究》发表了《先秦的民族结构、民族关系和民族思想》,在《民族史论丛》发表了《和亲通论》,在中华书局出版了《契丹史略》,这些都是从事民族史必读的论著。您长期担任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起初,我并不知道您在民族史上的地位,直到有一天我到新疆大学参加民族史学会会议,看见您与中国社科院民族学所所长、新疆大学校长三人坐在主席台上,才知道您是民族史学界最受尊重的宿老。

张先生,您的逝世,是楚学界的重大损失!记得章开沅老师在一次进餐的时候说过,张正明先生到湖北工作,是湖北的福气。后来,我老在想章老师这话的含义,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没有您——张先生,湖北的楚学能搞得这么好吗?绝不可能!您出版了《楚史》、《楚文化史》等著作,您在《文艺研究》发表了《巫、道、骚与艺术》,在《文物》发表了《楚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在《江汉论坛》发表了《古希腊文化与楚文化比较研究论纲》,您主编了洋洋大观的几十本《楚学文库》,这一系列成果构建了楚学研究的整体框架,把楚学研究提升到很高的水平。您担任了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楚文化学会会长,主持了鄂豫湘皖四省楚学研究会,使湖北成为楚学的研究中心,使湖北的区域文化研究处于全国的前列。您是楚学的领军、泰斗、不落的太阳。您还培养了几十名研究生,薪火相传,使楚学研究后继有人。

张先生,您的逝世,是我们华师的重大损失!记得五年前,我们学院搞学科建设,我们认为在湖北开展历史研究,不仅要研究辛亥革命,还要研究楚史,这是最有地缘的两个学术领域。于是,我们想到了刚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位子退休的您,蔡旭副校长、朱英院长,还有我,专门到您家,请您加盟华师,您欣然应允。从此,您成为了我院的教授、桂子山的一员。您出席各种会议,发表文章,都是以华师的身份,为华师争得了荣誉。您亲自给马敏校长写信,提出了办楚学的方略。您建议开展楚文化与其他区域比较研究,作为楚学所研究的特色,并率先完成了《秦与楚》一书。您还建议我们开展文化遗产研究,于是我院在全国首先办起了文化遗产本科班。学校给您的一点点科研经费,您全部交给楚学所蔡靖泉所长支配。五年来,您先后给硕士和博士开设了四门课程:《楚学概论》、《文明类型比较研究》、《民族史与民族志》、《人类学理论史》,《人类学理论史》用的是英文的原版教材。不论是寒冬酷暑,您每周必到学校为研究生上课。您,一个七十好几的老人,从来都是站着讲课,一讲就是三个小时。您还每学期为本科生作两次讲座,每个讲题都是全新的。您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幽默的谈吐,使学生为之倾倒。华师正因为有象您这样的大师,所以才吸引了王准这样一批愿意投身于楚学的青年学子。顾久幸老师说,您每次见到学生,就像爷爷见到孙辈,是一种隔代的情感,超过了一般的师生情。在华师,您沤心沥血,殚精竭力,焕发了人生的青春,再造了学术的辉煌。

张先生,您实在不该走!您平时身体那么好,从来不知道头疼或腰痛,也从没住过院,您那么精瘦,神采奕奕,我还以为您会活过九十或一百岁。每年年末,我们都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院里的团圆饭,而您,竟然匆匆走了,怎能让我们不感到突然?不伤心?直到此时此刻,我们还不相信您已经离我们而去!不过,像您这样的大学者,早已超然于生死的界说。在中国学术史上,在华师的校史上,永远有您闪烁的一笔。您还在我们身边,还在桂子山,华师人永远忘不了您!

思先生兮哽咽,适昭明兮长驱。张先生,您一路走好!我们将继承您的事业,创造光辉的未来!

更多请见张正明先生纪念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