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中心

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

加大吸纳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 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

发布时间:2008-09-26

发布者:李其荣 编辑: 来源:华中师大报复刊第999期,2008年7月8日 浏览次数:

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了更好的发展,报告提出了三个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报告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报告还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报告提出“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报告还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一句话,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结合学习十七大精神,根据自己所研究的海外华侨华人领域,我有几点体会:

一、海外学子回国效力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海归”是当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海外学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海外学子回国创业或回国一段时间参与某项工作人数越来越多,形成了一股潮流。有人称之为“中国第四次留学海归潮”。

那么,海外留学生为什么要选择回国呢?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讨论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人才回流的主要因素集中在有关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方面,认为一个国家人才回流的成功与否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种意见虽然不否认相关政策在该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但认为影响人才回流的根本因素在于与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因素密切相关。应该说,这两种意见都有一定道理。

我认为,留学生和留学人员选择回国,主要原因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为他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国的巨大推动力。正如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中所指出的: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十六大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突破21万亿元,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2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首次超过1000美元,到2006年又超过2000美元,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十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展顺利。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这五年也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实践充分证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的发展对海外学子发出了召唤,而不少海外学子对中国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正如记者蒋燕所说,目前的海归潮“是处于伟大复兴时期的中国对海外学子深情召唤的结果,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对海归报效祖国殷切期待的结果。”国家人事部行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通讯指出:“近几年来,由于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好,留学生可以‘来去自由’,改革开放又为优秀人才提供了更大的施展才干的舞台,所以回国工作的留学人员每年以超过13%的速度增长。”笔者曾读过加拿大学者戴威·兹维格(David Zweig)和中国学者陈昌贵(Chen Changgui)合写的《中国脑流失在美国:1990年以来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观点》(柏克利加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一书,这是一本实证研究的著作,该书对在美的273个学生、访问学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发展对海外留学生、学者回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全面提升了综合国力。自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注重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既立足于国内需求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既充分用好内资又有效利用外资,既依靠和开发国内人力资源又借助和引进国外智力。这样,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正是由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中国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发展空间大,机会多,再加上政府的优惠政策与资助,吸引了大量留学生回国寻求发展。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贯对留学生表示重视和支持。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纷纷出台针对留学生人员的资助项目和优惠政策,鼓励海外学子回国创业。最具代表性的政策就是“二免三减”政策,即留学生创建的企业从开始盈利起2年内完全减免法人所得税,此后的3年也只征收50%。2000年7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人事部印发了《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意见》,其中对留学生回国的任职条件、工资津贴水平、科研经费等方面实施了优惠政策,这较过去有了很大的突破。2001年5月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等五部委又共同发出了《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意见》,此文件为回国留学人员提供了兼职、合作研究、委托研究等七种为国服务方式,同时还对相关事宜制定了多方面的政策保证。政府还推出和实施了“新世纪百千万人工程”、“百人计划”、“长江学者鼓励计划”等与留学生回国工作密切相关的项目和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相互配套的政策支持体系。同时,还设立了专项基金创办“留学人员创业园”,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用武之地。正是由于这些优惠政策吸引了“海归”。

二、吸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需要

十七大报告着重强调人才强国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2007年3月28日,人事部、教育部等16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把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作为开展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的重点。据悉,2007年我国重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万人次。这表明我国在新时期根据我国的国情,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为什么十七大要提出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呢?

首先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应对国际人才竞争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才短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短缺是一个普遍现象,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抢夺”高层次人才。如:即将出台的美国新移民政策,将建立一套打分系统,新政策如果得以实行,高端科技人才将是最受美国移民当局欢迎的人群。加拿大政府为吸引高科技人才,打算放宽有关移民政策,优厚待遇,鼓励包括中国人在内的高科技人才到加拿大定居。面对当今世界争抢人才的紧张局面,德国也一改长期以来基本排斥移民的态度,该国领导人多次呼吁简化移民手续,放宽入境条件,以提高德国经济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我们认为,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建立绿色通道,是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大报告精神的需要。

第二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十七大报告提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目标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其途径之一是“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高层次留学人才在我国经济科技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据统计,目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81%,中国工程院院士的54%,都有留学经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人中,留学归国学者有21人。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的66.67%、国家技术发明奖第一完成人中40%以上、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30%以上均是留学人员。与此同时,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巍然成潮,涌现出一批像中星微电子、UT斯达康、百度搜索引擎、无锡尚德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各自领域内位居全国甚至国际前列的高新技术企业,引领和推动着企业自主创新进程。

第三是完善高层次留学人才政策体系的需要。高层次留学人才是我国留学人才的骨干,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急需的紧缺人才。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06.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7.5万人,其中,2006年回国人员总数为4.2万人,比2005年增长21.3%,回国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教育部长周济在十七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随着国内工作环境的改善和创业条件的成熟,有不少海外学子和学者已经回国工作,还有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也已下决心回国。”近几年来,国家已先后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措施,未来将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高层次留学人才政策体系。

三 、加大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我们应进一步加大高层次留学人才引进工作力度,以改革创新精神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以十七大精神和人事部、教育部等16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