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中心

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

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和成功要素研究(节选)

发布时间:2008-09-26

发布者:王辉耀 编辑: 来源:华中师大报复刊第999期,2008年7月8日 浏览次数:

由于参与组建欧美同学会商会,我经常和国内的海归交流,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海归如何能更好的回国创业,他们创业的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都有哪些?国内目前很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海归人数这么多,究竟什么样的海归回国创业容易成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为此,在过去几年中,我收集了300名回国创业和发展较为成功海归人士的样本。通过对这些样本的分析和研究,希望总结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中国海归回国创业成功的因素和特征。

因素一:较扎实海外学历有助于海归创业成功

在这项研究中,我首先发现一个和一般创业研究不同的现象,这就是:较高学历有助于海归回国创业成功。在我分析的样本中,绝大部分有较高学历,其中48%是博士或博士后,35%是硕士,12%为访问学者,5%有本科学位。

海归创业者往往都有较高的学历,不少人都有海外著名大学的硕士甚至博士学位。比如,中国赴Nasdaq上市的第一家网络企业亚信的创建者田溯宁是德州大学的生物学博士,丁健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信息科学硕士;加利福尼亚Hass商学院EMBA;SOHU的张朝阳是MIT的博士。扎实的海外学习对有志回国创业成功的海归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这项研究,我在和北京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交谈时得知,也和中关村的数据相近,落户在中关村的海归,不算大学、科学院以及政府机关的,仅仅是在创业的8400名海归中间的统计也发现,其中40%博士、40%的硕士,20%的本科。这一数据与我所作的调查分析结果基本相符。香港科技大学教授Zweig在他的一项研究中也发现:在66个海归企业家当中,27 人(41%)拥有博士学位,而44人(67%)拥有自己的公司。

因素二:海归在高科技领域创业更容易成功

目前,鼓励海归回国创业的领域很多,各地政府也不断推出各种不同的项目。然而,究竟海归在哪些领域里创业更容易获得比较优势或成功,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根据我的样本研究,我发现大多数成功回国创业海归通常都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其中,集中在互联网、IT和通讯等高科技领域的海归竟占到了70%以上,还有20%的海归集中在咨询、法律服务和教育等领域,还有5%左右是在制造领域。这说明海归在国外差距较大的高科技领域里创业独具优势,有着本土企业家难以竞争的核心竞争力。相反,在某些国内企业家集中成功的领域,如房地产等,海归却涉猎较少,不到1%的海归创业是在房地产领域,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

此外,根据北京市政府对海归创业的统计,2005年在北京创业园中创业的865家企业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企业就占了752家,比例高达87%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外在创新力度、科技研发力度方面比国内还是要快一些,这也是海归回国创业需要充分利用的一个优势。比如说亚信的创立,当时国内还没有多少人知道互联网,但田溯宁告诉我当时他们在美国就早已经接触到互联网了,就在思考怎么把互联网带回中国。在国内还不熟悉或者尚未起步的情况下,海归利用这样的优势就比较容易成功。

因素三:海外工作经验有助于海归回国创业成功

近些年来,有很多的海归回国创业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工作的经验,特别是海外的工作经验。根据我的这项分析,我发现,这些回国创业较为成功的人士他们平均在海外的工作经验一般都有5年左右。一定程度的海外工作经验有助于他们回国创业成功。还有一部分海归甚至在出国以前就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这些工作经验的积累,对海归创业成功是大有益处的。这也说明,那些出国只拿了一个一两年左右的学位就回国创业的海归比起那些有工作经验的海归来说要困难得多。

工作经验有助于海归回国创业成功,但那应该是什么样的工作经验呢?主要是指在海外知名企业工作的经验或规范跨国公司的经验,像UT斯达康的吴鹰,曾在贝尔实验室工作。而不是什么餐馆之类的小企业,在这类小企业,工作10年可能也没什么用,因为学不来规范的企业管理。

海归们将国外的商业模式带回中国,复制了一系列成功的公司。比如,唐越、梁建章和沈南鹏模仿国外已经成熟的机票、酒店预订网站,回国后各自开创了E龙和携程网。但他们之所以能将西方商业模式在中国大陆成功克隆,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因素四:组建团队有助于海归创业成功

海归回国创业往往不能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在研究中,我发现,这些回国创业成功的海归往往能组建一个很好的海归创业团队。创业团队我把它定位为有三位海归以上。在样本分析中,大多数的海归成功的企业都有这样三位以上的海归团队参与企业的创办或管理。由于海归企业比较规范,一般都会设有CEO,CFO或者CTO等,而这些职位往往都是海归所擅长的,也常常是风险投资所看好的。有着同样文化和海外经历的海归创业或管理团队的组建与互补,提高了海归创业的成功率。

有着同样文化和海外经历的海归创业或管理团队的组建,提高了海归创业的成功率。海归企业比较规范,一般都会设有CEO,CFO或者CTO等,而这些职位往往都是海归所擅长的。创业团队成员分别担任这些职务,有利于形成团队成员间的默契与互补。

邓峰创办的NetScreen曾经是硅谷华人创办的最成功的企业。邓锋说:“我们之所以成功取决于,一个是很好的团队,另一个是执行力。而所谓的视野、工作热情,则都是其次重要的。”在NetScreen公司以及更多的硅谷企业中,“团队合作”价值非凡。

因素五:风险投资有助于海归创业

在我调查的海外成功上市的海归企业中,几乎100%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风险投资。国际风险投资青睐中国海归创办的企业,已给海归创业和国际风险投资带来了很好的回报。风险投资进入海归企业,有利于企业海外上市,有利于企业永续经营。

据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介绍,海外资本在中关村风险投资的80%都投给了海归企业。对此,他解释说:“海外的风险投资机构在投资一个项目前,首先要看这个项目用的谁的技术,其次还要考察团队的教育背景。海归的项目技术一般是来源于海外知名研究机构,资金进入之后获得成功的几率较高,同时海归在陈述自己的项目计划时,在语言和表达上也具有优势,因此,海外风险投资机构乐于给海归企业投资。”夏颖奇说:“海归鼓励了海外投资的跟进,可以说是海归促成了中关村国际投资资本市场的形成。”

因素六:参与社会网络或社团有益于海归创业

海归回国创业不仅带回了海外的技术和管理理念等,他们同时也注重海内外的网络和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我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接近80%的海归曾在不同时期参与过起码一个不同的社团、商会、行业组织,校友会、同学会、创业园区组织或者海归访问团等。这些机构的参与,对于海归扩大创业与发展的网络,发现人才,认识新的合作伙伴,得到资金的信息或寻找和交流新的创业信息,得到有关企业的支持,建立新的社会关系来帮助创业,都会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199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时,教育部曾组织了一个回国参观和访问团,当时的团员中就有今天创业大获成功的百度公司CEO李彦宏和中星微电子公司CEO邓中翰。李彦宏和邓中翰参加这样的访问团,拓宽自己回国创业的社会网络,这对他们回国创业都是有益的。如今,创业已经成功的他们仍然经常参加社团的活动,例如他们还都积极参加欧美同学会和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席会的活动。

因素七: 海归回国创业的最佳年龄

通过对这批从不同渠道得到的海归创业与发展成功的样本,我还做了一些其他的分析。首先,我发现这些海归成功人士回国创业的平均年龄是在35岁。当然,不是说年轻的海归就不能创业,只是我的数据发现创业成功的海归回国的年龄平均是30多岁。这也很好理解,出国留学学几年,有的甚至学七八年,然后还要积累几年工作经验,建立自己的行业和人脉网络,积累一定的资金,然后再开始创业,准备的充分,这样的年龄来创业更有把握,更容易成功。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因素,但总体来说,这些是海归成功创办企业的普遍特点。

其他因素:创业成功人士的其他特点

此外,通过对海归创业人士的其他分析发现,目前回国创业成功的人士从美国回来的仍然占主导地位。在成功回国创业的海归样本中,54%回国创业海归是从美国回来的,23%是从欧洲回来,10%从加拿大回来,9%从日本回来,3%从澳大利亚回来。美国回来创业的特别多。据北极光投资公司邓锋对我介绍,美国回来的留学生创业的居多是因为美国硅谷的创业文化影响很大。2007年7月,我在美国加州硅谷参加了一场留学人员组织华源科技协会的活动,来参加活动的近百名留学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创业的,几乎每个人都是自己公司的CEO,这是我在世界各地参加留学人员活动碰到创业人员最多的一次,说明美国,特别是硅谷创业文化的影响。

还有从海归学习专业的分布上我们可以发现,46%的创业海归海外学习的专业为理工专业,27%的海归的专业为经济或工商管理,12% 为法律或其他人文专业,还有9%为医疗卫生专业,其他的专业为6%。另外,从海归回国创业的男女性别上,男性海归占到了绝大多数,达到90%,创业的海归女性只占海归创业总比例的10%,这说明女性海归创业在国内还有不少的难度。

结束语

我们应当重视海归力量,加强对海归创业现象的研究。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崛起,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作为建设创新国家的生力军,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形式多样的海归创新企业,不仅推动国内经济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海归们回国创业,既帮助中国走向了世界,也帮助世界走向了中国。

形式多样的海归创新创业,不仅推动国内经济发展,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