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付海晏) 8月18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山西省偏关县共建合作基地“云签约”仪式如期举行。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吴琦教授,学院分党委书记纪红,副书记康薇,副院长尤学工教授,副院长付海晏教授;偏关县委书记王源、县委副书记、县长高跃龙以及偏关县相关部门成员共同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偏关县委副书记、县长高跃龙主持。
偏关县委书记王源在致辞中介绍了偏关县的自然文化资源、旅游发展情况。他指出,母亲河、古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偏关县是黄河入晋第一县,拥有全国种类最齐全的长城古迹。丰富的自然文化禀赋,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文化研究价值、旅游发展前景。通过县校合作契机,不仅贯彻落实了省委、市委关于省校合作战略的安排部署,也为实现偏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现渠道。他表示,随着县校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将会有更多的人才和项目到偏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黄河入晋第一湾”、“中华长城第一堡”也将进一步走出全省、走向全国。
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吴琦教授向偏关县与会领导介绍了学院的悠久历史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举措,他强调,在大力开展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学院十分重视校地之间的合作,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强合作”的原则下,通过双方的无间合作,获得共赢的格局。吴院长指出,偏关县具有丰富并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黄土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同时偏关县的基础教育一直以来也是颇具特色,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历史文化学院与偏关县共建文化产业发展、优质生源两个基地,其积极的意义不言而喻,双方的结合是一种优、优结合,即学术优势、师资优势和偏关县资源优势的结合,这种结合从理论上说,可以产生巨大的效应,可以有一个很好的预期。吴琦院长强调将认真地履行协议中的内容,在教育教学的研讨与交流、优质学生的培养与发展、教师的培训与学生的指导做好工作,同时在师生的科学研究、田野考察、实习实训以及帮助偏关县发展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策划文旅活动等方面积极地履行职责和义务。
在签约仪式环节,吴琦院长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偏关县签署了共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地协议、共建优质生源基地协议两个协议。根据共建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协议,学院将有计划组织考察团队进行文化旅游参观学习、实习实训,把偏关文化旅游资源作为调查研究、科学考查、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帮助发展文化旅游;为偏关县党员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的文化旅游学习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协议,学院将帮助偏关县推动教学改革以及优秀学生的培养。根据共建协议,偏关县将为学院提供文化旅游、教学研究与实习实训场所,依托县人才公寓、县委党校培训中心等建立生活保障设施,供甲方实习实训大学生免费拎包入住,并在省、市补贴的基础上县里再给予若干生活补贴等。
近年来,我院在一流学科建设中,高度重视社会服务工作,先后取得了诸多成效,本次签约发挥学科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另悉,本次云端会上,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也与偏关县签订了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