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快讯

夏令营纪要|历史文化学院2022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2-07-28

发布者: 来源: 浏览次数:

2022年7月26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线上举行了2022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自夏令营招募公告发布后,受到来自全国各高校众多历史专业学子的关注和支持,报名者踊跃,最后共有72名营员遴选入营。夏令营于早上8:30分正式开营,为期一天,分上午的开营仪式和下午分组研讨两个阶段展开。学院对本次夏令营予以高度重视,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资深教授马敏,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雅学者邢来顺,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吴琦教授,各专业方向指导组组长罗爱林教授、黄尚明教授、黄珏教授、徐炳三教授、王龙飞副教授、洪国强副教授及部分评委老师和所有营员线上相聚,一起参与了开营仪式。开营仪式由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魏文享教授主持。

一、开营仪式

开营第一项:学院概况

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吴琦教授主讲。吴琦院长对入营学员表示了祝贺与欢迎,向学院全面介绍了学院、学科的发展史。首先,吴琦院长概述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科从1890年文华书院西洋史,到1995年历史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合并成立历史文化学院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并且介绍了本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杨东莼先生、钱基博先生、张舜徽先生以及章开沅先生。其次,从学院开设专业、师资力量以及学科实力等方面讲述了我校历史学科的建设成果以及优势地位。最后,吴琦院长从奖助学金、人才培养国际化、重点研究领域和特色领域以及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校级的学术平台等方面向营员说明了来我院学习和发展的机遇和前景。

开营第二项:学科导航

(1)马敏教授:《治学与悟道——治学体会漫谈》

马敏教授以《治学与悟道——治学体会漫谈》为主题,首先向营员们介绍了自己在桂子山的求学之路以及导师章开沅先生对自己的教诲和帮助。紧接着,马敏教授从商会史研究、博览会史研究、教会大学史与文化交流史研究以及革命史研究等诸多领域分享了为人与治学、探索与悟道的方法和经验。特别是针对革命史研究提出了对老问题用新方法和新思维去开拓新的探索空间,从而做到“老树开新花”。最后,马敏教授向营员分享了自己治史的若干基本旨趣,分为七点:一是一切从史料出发,更要从系统档案出发;二是研究课题要合乎实际,同时留心各种潜在的可能,尽可能放开视野;三是历史“描述”与历史“阐释”并重,史论结合;四是追求历史研究的原生态和真善美;五是保持敬业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态度;六是保持恒常之心,绵绵用力,不因小失大,做到“流水不争先”;七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邢来顺教授:《与时俱进,稳中求进:德国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邢来顺教授以《与时俱进,稳中求进:德国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为主题和营员进行分享。邢来顺教授说学习外国史的目的之一即是洋为中用的史学情怀,通过总结外国经验,吸取他国教训,来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智慧。针对学术界用英美“正常”现代化道路与德意志“独特”现代化道路进行比较和区分,邢来顺教授指出不应该把英美现代化道路作为标准去衡量德国现代化道路。他认为独特性中蕴含着普遍性,各国现代化历史语境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现代取向。邢来顺教授从18世纪开始讲起,他认为开明专制是德国现代化道路历史逻辑的起点。在改良主义的“上层模式”引领下,德意志远离君权神授而走向“服务型”政府。在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道路上,不同于英美,德国更关注基于文化共同体意识的德意志“民族”国家,而政治要求相对弱化。而虽然德意志帝国在长久以来一直被诟病有限的民主,但是不可否认,德意志帝国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然而德意志道路在一战之后短暂消失。英美一战的胜利,主要是军事、资源的胜利,而非制度和西方正常道路的胜利。在战败后魏玛共和国对标西方民主制度,放弃德国道路,反而最终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最终走向歧途。二战结束后联邦德国拒绝照搬英美模式,回归德国近代化道路的历史逻辑,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莱茵模式”,最终使得德国走向复苏和富强。邢来顺老师认为,对于莱茵模式和德国中心观的研究和反思,也能为我们去理解中国中心观,走中国道路提供经验和帮助。

开营第三项:招生政策与考核说明

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魏文享教授主讲。魏文享教授从专业方向、发展平台、招录方式、奖助政策、读书生活、职业方向六个方面,系统详细介绍了我院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教研情况,说明了学院、研究所及各研究中心的平台作用和学习契机,解释了学校及学院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培养方面的政策及资源支持情况,也根据近年的就业统计数据介绍了就业的职业、区域及年度变化趋势。这些情况的说明,有助于营员们了解未来的学习、学术及职业走向。魏文享教授还对这次夏令营的考核方式特意作了说明。这次采用学术研讨会的方式,由同学们就提交的代表作来进行学术发表,并互相评议,时间也相对充足,有利于同学们充分展示其学术能力。综合考核优秀的同学,将会获得优秀营员、候补优秀营员的资格,在达到相关标准的情况下,享有推免入学、优先录取的资格。最后,魏文享教授总结了学在“桂子山”的理由:博雅、朴实的学风;从教治史的职业事业双通道;研教双优、认真负责的老师;国际化与本土化兼具的视野;历练成长的机会;相对充裕的资源支持;丰富多彩的“山民生活”。

开营第四项:师生座谈

世界史指导组组长罗爱林教授、专门史指导组组长黄尚明教授、历史文献学指导组组长黄珏教授、中国古代史指导组组长洪国强副教授、中国近现代史指导组组长(所)徐炳三教授、大数据历史指导组王龙飞副教授全程参与座谈,认真耐心地回答了营员提问。营员们既有对招录过程及政策的进一步追问,也有对各专业方向的研究领域、指导老师、考博机会的疑问,各专业组负责人都一一详细作答。中国近现代史(系)、学科教学方向的问题,也由老师们综合回应。

二、分组研讨

下午14:00-17:30,夏令营进入分组研讨流程。全体营员分为七个小组,其中世界史两组,中国史五组。在各专业组组长以及评委老师的组织下,各组组内进行代表作的分享和评议。每组由三位老师参与评议,共有21位老师担任综合评议考核工作。(按考核纪律,评议老师和同学相关信息不一一列举)

世界史第一组

世界史第一组的同学围绕世界医疗、战争、粮食以及宗教等主题进行了分享和探讨。讨论形式是每人展示自己的论文,然后另一名同学点评并提问,随后展示的同学进行回应。同学们表现积极主动,准备充分、内容充实,点评的同学也十分中肯,既肯定论文的优点,也指出不足之处。最后老师们表示欢迎各位同学之后选择华中师范大学,期待将来和各位在桂子山相见。

世界史第二组

世界史第二组的同学主要是从地区国别史的角度,重点交流了英国、德国、美国以及俄国等国家的政治选择、外交关系以及社会立法等专题。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要求的展示,老师们也肯定部分论文选题的角度比较新颖,可以给人以启发。老师也对同学们进一步深造提出了建议,比如世界史的学习要掌握好语言的学习,尤其是研究对象国,还有夯实史学基础,拓宽史学、社会学、哲学等的知识面。

中国史第一组

中国史第一组的同学们大体围绕专门史以及历史文献学这两大方向进行研讨。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评议都很有水平,老师们除了提问,也就大家的论题做了一些补充性延伸,譬如关于毛诗序的作者的讨论,黄珏老师以为,《毛诗序》表述方式与引事明诗多与《左传》相合。从西汉学术源流来看,《毛诗序》或成于贯长卿之手。贯长卿之学术特征、生活时代及文献记载三者都比较切合《毛诗序》作者的特定条件。

中国史第二组

中国史第二组的同学讨论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重要议题,包括土地、赋役、祭祀、妇女以及城市建设等。虽然议题跨度很大,包含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但是大多营员在进行评议的时候都较为流畅,这离不开背后充分的准备。三位评委老师也对各个营员的分享和评议提出了建议。

中国史第三组

中国史第三组主要围绕中国近代医疗、战争、城市建设以及妇女形象等主题进行论述。同学们关注的问题生动有趣,同时在史料的运用上也较为丰富。同学们在分享和评议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交流,研讨氛围十分良好。三位评委老师也针对各位同学的代表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中国史第四组

中国史第四组的同学关注近代中国政党、地方军阀以及战争等专题,学员们在做报告时准备充分,每个人都提前做好了演示课件。评议人在认真阅读论文后,提出了针对性意见。三位评委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表示赞扬,并鼓励大家争取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中国史第五组

中国史第五组的同学围绕近代中外文化交流、近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以及民族与边疆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各位营员为了本次夏令营都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不仅熟练地展示了自己的代表作,在评议其他营员的时候也相对流畅。三位老师都表示各位参会的同学不管是汇报还是评议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准,相信通过这场活动的锻炼会对大家今后的学习生活会有帮助,期待明年九月和大家在桂子山相遇。

七个小组均在17:30左右结束研讨,各个小组总体上表现都较为突出,同学们的发表准备大多比较充分,评议也都遵守学术规范。在老师们和营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历史文化学院2022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圆满落幕。

撰稿人:刘航

审读人:魏文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