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贺琬然)5月17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卓刀泉小学“讲国学、诵经典”国学教育活动于卓刀泉小学四年级3班,四年级5班、四年级6班成功举行。此次活动由金泉社区卓刀泉小学以及华中师范大学围炉分享团主办。参与此次活动的志愿者有张志荣、孟婉玉、罗嘉欣。李越、覃若涵、马茹担任本次活动的主讲人。
上课之前,四年级3班的同学们安静端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并展现出自己最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新老师李越、张志荣的到来。两位老师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开始上课。课程进展十分的顺利,讲台下的学生们积极配合老师,津津有味地听李越讲解知识,讲述故事。尽管是第一次走上讲台上课,但主讲人李越表现落落大方,丝毫没有怯场,在讲到“仁”字的时候,她鼓励学生们去想更多关于“仁”的成语。这期间,她一边引导大家,一边控制课堂纪律,学生们也被老师的讲解所吸引,纷纷拿出本子记下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
在四年级5班的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首先,主讲人覃若涵向学生们分享了一个“焚券市义”的古文故事,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她将这篇古文翻译成了白话文,学生们也紧紧跟随着老师的思路,聚精会神地听讲。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们理解,覃若涵在黑板为学生们板书了“焚”字,此时一名男生举手提出关于“坟”字的问题,主讲人耐心地为他讲解“焚”与“坟”的区别。解释完后,覃若涵最后为大家分享了“焚券市义”的背景故事。
四年级6班的同学们也同样期待着这次的国学讲堂。上课开始,主讲人马茹就抛出了“亳”这个字和大家探讨,有同学把它念作“hao”,但是还是有同学认出来它并告诉了大家这个字的正确读音。紧接着,马茹为学生们讲解了“商汤求雨”和“网开三面”这两个故事,老师讲的深入浅出,学生们也听的很专注。主讲人通过商汤和宋襄公的对比,生动地讲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仁义。还有一位同学对仁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分析了宋襄公的假仁义,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在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中,这节课结束了。
本次活动旨在传播国学经典,志愿者和主讲人们的精彩表现也让经典传统文化走进了小学校园,让更多的人了解与热爱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