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清华)2019年11月22日中午,近代史所党支部按照学校要求,组织在所的党员同志进行了扶贫思想专题学习。此次学习由支部宣传委员刘清华同志主持。
首先,支部纪检委员王龙飞同志解读了2019年第六个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要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二,刘莉同志解读了2018年2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成都市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的讲话精神。习近平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他提出8条要求。第一,加强组织领导。第二,坚持目标标准。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第三,强化体制机制。第四,牢牢把握精准。第五,完善资金管理。第六,加强作风建设。第七,组织干部轮训。第八,注重激发内生动力。习近平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奋斗,脱贫攻坚战一定能够打好打赢。
第三,田彤同志对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些“扶贫金句”进行了逐条讲解。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新年贺词(2017年12月31日)中特别强调:“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到2020年只有3年的时间,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3年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第四,此次学习邀请到参加国家扶贫调研报告的课题负责人郑成林老师,介绍该课题对明清以来社会救助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扶贫经验的资料整理与研究,认为减贫工作的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并且必将为全球的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最后,马敏同志根据以往自身主持学校“教育扶贫”工作的经验,对华师参与国家扶贫工作做了生动的介绍。马敏指出,教育扶贫是大学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华中师范大学历来重视教育扶贫工作。一方面,我们选派优秀干部、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到贫困落后地区、对口支援地区开展教育扶贫活动;通过增加贫困地区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学费减免、发放生活补助等形式,鼓励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主动到贫困落后地区任教。另一方面,在贫困落后地区设立“免费师范生实践基地”,鼓励免费师范生积极到基地实习,提升贫困落后地区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为此特别创建“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先后在湖北省咸安区、崇阳县、恩施自治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等地建立了10余个实验区,开展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验与实践工作。针对农村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设立的“农村教学点数字学校”,以及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安全问题设立的“家校通”等,受到农村教学点学生及其家长的热烈欢迎,农村教学点学生上课积极了,以往“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问题解决了。实验区农村教学点学生“回流”的现象非常普遍,初步解决了地方政府关于农村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现实难题。我们的工作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充分肯定。目前,国务院扶贫办与教育部都非常支持我校继续加强教育扶贫的工作以及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的推广。
刘清华同志随后对专题学习进行了简短的小结,此次学习不仅从理论上加深了对党中央扶贫工作的理解,更难得的是结合我校教育扶贫的实践经验,深刻领会党中央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诸多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